最近南京法院的一场直播,把不少网友看“懵”了——穿制服的法官居然在镜头前介绍螃蟹?10月31日晚,有网友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公众号直播间刷到这幕,赶紧截图发帖:“以为自己眼花,反复看了三遍才确认是真的!”

视频里,几位法院工作人员身着制服,举着蟹卡介绍规格,背景里还摆着“司法变卖专场”的牌子。消息一传开,评论区瞬间热闹:有人调侃“法院这是‘跨界’当主播?”,有人好奇“卖螃蟹的钱归谁?”,但翻完细节的网友很快转了态度——“原来不是蹭流量,是帮人还债的!”

记者联系上参与直播的工作人员,对方一边忙着打包订单一边解释:“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处置生鲜类财产,目的就是帮那些‘想还债但暂时困难’的诚信债务人。”据介绍,这次直播针对的是一起执行案件中的螃蟹资产,债务人一直积极配合但缺乏变现渠道,法院才想到用直播加快处置。“昨晚订单量比预期好,现在全组都在加班发货。”

最受关注的“钱去哪儿”问题,法院执行局给出明确回应:所有销售收入都打进法院专账,全程监管,最终会直接用于清偿债务人的债务。“不是法院‘赚钱’,是帮债务人把‘死资产’变成‘活钱’,既兑现债权益,也给诚信的人留条后路。”

至于网友关心的“会不会影响正常工作”,工作人员笑着说:“直播是下班后筹备的,这几天大家都是下了班就往直播间跑,脚本改了三版,就怕讲不清楚政策。”至于会不会再做类似尝试,对方表示“目前还没明确计划,但能帮到诚信债务人,我们愿意试试”。

从“看不懂”到“看明白”,这场“不按常理出牌”的直播,其实藏着司法的“温度”——不是生硬的执行,而是帮“想还钱”的人找门路。有网友留言:“原来‘执行’不是只有冷冰冰的查封,还能有这样的‘暖操作’。”

说到底,这场直播卖的不是螃蟹,是对“诚信”的兜底:你愿意还债,法院就愿意帮你找办法。就像工作人员说的:“哪怕是第一次做生鲜直播,哪怕加班熬了几晚,能让债务人早日卸下包袱,值了。”

法官直播帮债务人卖螃蟹?法院回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