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内容:
11月1日傍晚五点多,东营滨海大道黄河南侧的大坝边,汉先生正盯着天上的“鸟浪”发呆——成千上万只候鸟排成梯队掠过天际,原本是秋天最治愈的风景,可一声“砰”的巨响,突然把他拽回了现实。

“我看见一架无人机飞得特别低,几乎贴着鸟群在转,下一秒就撞进了大雁的飞行路线里。”汉先生是个无人机爱好者,当天特意没敢放飞自己的设备——“早就听说这里候鸟密度大,飞无人机很容易惊扰它们”。可让他没想到的是,还是有人“不管不顾”:无人机和大雁一起掉下来,大雁摔在路堤下的大坝上,头部流着血,当场没了气息;无人机坠在草坪里,操作者没敢现身,后来还被人悄悄捡走。

“现场好多人都在骂,说这哪是观鸟,分明是害鸟。”汉先生至今想起那一幕都难受,“我也是飞友,但这种拿无人机硬闯鸟群的行为,真的突破底线了”。

更让本地爱鸟者“玄醉”崩溃的是,这样的“意外”早有预兆。“今年无人机拍鸟的人特别多,之前我见过无人机冲进豆雁群,鸟群吓得四散飞,还有只隼想赶无人机,翅膀差点被螺旋桨卷碎。”他说,10月底保护区加强巡护后,“黑飞”的少了些,但事发地在西侧大坝,人少离执勤点远,还是没防住,“这可是候鸟迁徙的净土啊,多少人花了好几年才守住的生态,就被无人机的轰鸣声毁了”。

事件发酵后,当地多部门很快有了回应。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工作人员证实,大雁被撞致死属实,当天就派执勤人员到场处理。“现在我们联合公安、文旅多单位24小时执勤,重点管控‘鸟浪’观赏区,小喇叭全天循环宣传‘禁飞无人机’。”可工作人员也有无奈:“去年没这么多无人机,今年巡逻次数加了一倍,但西边大坝人少,没第一时间赶到。”

无人机低飞观鸟撞死大雁民警回应

黄河口南岸派出所民警同样证实此事,他告诉记者,每天都会在大坝附近警务室安排人员劝阻违规飞手,“如果是故意猎杀保护动物,肯定依法处理;若属过失碰撞,主要以批评教育为主”。至于公众最关心的“禁飞区”,民警透露,目前正与保护区管委会协调,“已经把情况报上去了,争取尽快设立”。

东营文旅部门也表态,接下来会在重点观鸟区增设“禁止无人机飞行”警示标识,同时联合生态专家评估无人机对候鸟的影响。“设禁飞区需要民航局审批,我们正在走流程,争取尽快落地。”工作人员说。

网上的讨论里,观点各不相同:有人骂“黑飞”者“没素质,毁了大家的生态”;有人替保护区工作人员抱不平——“明明已经加派了巡逻,还是防不住偷偷飞的”;还有不少飞友站出来“划清界限”:“真正的无人机爱好者不会去候鸟区飞,这是基本的规矩。”

其实说到底,争论的核心从来不是“能不能用无人机拍鸟”,而是“能不能给候鸟留个不被打扰的家”。就像汉先生说的:“我们来看鸟浪,是想看它们自由飞翔的样子,不是看它们被无人机追着撞啊。”

当地已经在行动:加派巡逻、宣传禁飞、推动禁飞区……但更重要的,是每个“观鸟人”的自觉——毕竟,候鸟的“净土”从来不是靠“管”出来的,是靠“让”出来的。

希望这次的悲剧,能让更多人明白:观鸟的意义,是尊重自然,不是征服自然;而最美的风景,从来都在“不打扰”的距离里。

无人机低飞观鸟撞死大雁民警回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