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下旬的连云港赣榆码头,风里还裹着秋末的咸腥。当山东船员王强带着妻儿捧着“海上救星”的锦旗找到孙立波时,这位42岁的船长正蹲在“鲁岚渔61849”的甲板上补渔网——这场藏了一个多月的生死救援,终于从黄海深处“漂”到了众人眼前。

时间倒回9月16日下午3点,“鲁岚渔61849”刚收完一网梭子蟹,北斗导航突然“滴滴”炸响:“4.8海里外,‘鲁荣渔2378’失火,船员9人被困!”孙立波蹭地站起来,抓起对讲机喊:“全船准备,往西北方向开!”驾驶舱里的老船员李大海愣了愣:“那网才刚下,渔获还没装完……”话没说完,其他船员已经抄起救生衣往甲板跑:“废什么话?救人要紧!”

等渔船扎进风浪里时,远处的火柱已经烧红了半边天。靠近一看,“鲁荣渔2378”的甲板全是火,舱室里飘着煤气罐的味道——“那玩意儿要是炸了,方圆50米都得受波及!”孙立波把船速减到最慢,对准失事船的船头靠过去,喊:“抓稳缆绳!一个一个跳!”

9名山东船员刚爬过来,身后就传来“轰”的一声——煤气罐炸了,火舌卷着碎片飞过船顶。李大海后怕得腿软:“要是晚半分钟,咱这船说不定也得被燎着!”可孙立波没敢歇,他盯着失事船的火势,想等火小点儿拖回去:“能帮人把船捞回来,也算减少点损失。”

直到晚上7点,渔政的大风预警越催越急:“晚上10点前必须回港,阵风8级,晚了就出不去了!”孙立波看着船上挤着的20多号人(含获救船员),又看看甲板上堆着的渔网——那是去年刚买的,花了8万;冰舱里的渔获还冒着寒气,值3万多块,够船员们给家里寄三个月生活费。他咬了咬后槽牙:“把渔网扔海里,渔获也别要了!开足马力回港!”

晚上10点05分,“鲁岚渔61849”的锚链“哗啦”落进港里。当王强抱着妻儿哭着说“要是没你,我们今天见不着面”时,孙立波靠在船舷上,摸出根烟点上——烟卷儿在风里晃了晃,他看着码头上的灯,笑了:“人安全比什么都强。”

这场救援藏了一个多月,直到被救者找上门才被人知道。有人问他:“后悔放弃渔获吗?”他挠着头笑:“我是渔民,靠海吃饭,但海教我的第一节课,是‘见死不救,夜里睡不踏实’。”

10月的风里,“鲁岚渔61849”的船身还留着救援时蹭的划痕。孙立波摸着那些印子,对来采访的我说:“这道印儿比任何奖状都金贵——它证明咱赣榆的渔民,没丢老祖宗传下来的热乎劲儿。”

码头的喇叭里飘来渔政的广播,远处的渔船鸣着笛出海。风里的咸味儿裹着阳光,我突然懂了:这片海里藏着的,从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,是一群汉子刻在骨头里的“良心”——比鱼贵,比钱重,比风浪更稳。